总体发展研究和规划分院

Holistic Research & Planning Branch of THUPDI

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总体发展研究和规划分院
  • 首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分院业务所
    • 获奖信息
  • 新闻中心

  • 项目展示

  • 联系我们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实践20年:清华同衡20年优秀项目
  • 张险峰:国土空间规划的半程体会与思考
  • 2020清华同衡学术周 | 后疫情时代:国土空...
  • 2020清华同衡学术周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
  • 2020清华同衡学术周 | 城市化时代:由大变强...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传承坚守 创新展望 | 清华同衡廿年...

  • 2019规划年会 | 省域超大尺度乡...

  • 清华同衡牵头推进《景德镇市国土空间总...

  • 2019清华同衡学术周 | “乡村振...

1234
  • 喜讯!清华同衡43项优秀项目荣获“2019年度...
  • 被遗落在城乡间的村庄——探访清河朱房村 | 乡...
  • 清华同衡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 同衡快讯 | 同衡十二时辰——2019年清华同衡...
  • 捷报再传! 清华同衡15个项目斩获2019 IFLA ...
推荐项目Project
  • 国土空间法定规划

    全面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和方法,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业务系统整合和主要内容板块技术集成;参与国土空...

  • 德阳市城乡统筹规划

    德阳市城乡统筹规划立足“全域统筹、多规融合”,突出战略性、全域性、政策性和行动性,强调与对国民社会经...

  • 珠三角乡村地区空间优化策略专题研究

    为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广东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持续推进《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由广东...

  • 大冶市陈贵镇“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湖北省于2013年7月开展全省21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规划工作。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项目案例 / 正文
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总体概念规划国际咨询(2008-2020)
2015年05月22日    清华同衡总体三所

所属分类: 空间战略研究咨询

项目地点:河北省

设计单位:总体规划三所

项目负责人: 马强

完成时间:2008年

图片展示
项目简介

本次规划借鉴欧盟生态城市的规划模式和方法,并广泛吸收国内外在海陆转换地区规划设计的先进经验、成果,因地制宜探索出生态城市落地于曹妃甸的可行途径。规划注重生态规划的维度、尺度和层次性,区别生态技术、生态设计与生态规划的不同应用对象。

1.生态城的现实: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处于自然生态条件较为恶劣地区,城市建设面临淡水、绿化、防灾等方面严峻的现实,突出表现为淡水资源匮乏,盐碱化严重;面临滨海风暴潮威胁;湿地面临衰退危机等问题。

2.生态城发展目标:

科学发展的示范新城;生态优先的特色新城;融合共生的生态新城;宜居宜业的和谐新城;

3.生态城发展战略:

生态优先战略;区域联动战略;影响力战略;功能互补战略

4.生态创新体系

生态人居体系;循环经济和创新型产业体系;绿色交通体系;环境保护体系;绿色能源体系;资源集约循环利用体系;生态安全和修复体系;创新规划管理体系


5.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

以生态理念和技术为先导、以科技为支撑,创造新的城市产业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推动不同层面、不同部类的集约循环发展。包括:生态城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知识经济和创新型科技产业发展

6.生态体系的梳理与重构

(1)营造三大生态聚落类型:陆地型、滨海型、岛屿型。

(2)构建六大生态层次:第一层次,自然海洋系统——外海特征:海防大堤以外;第二层次,安全海洋系统——内海特征:海防大堤至滨海大道;第三层次,滨海共生系统——内湖特征:明日之城,滨海大道至唐京大道;第四层次,湿地缓冲系统——石油公园及河流生态网络;第五层次,淡水陆地系统——科学城、生态社区等人居体系;第六层次,生态农业系统——基本农田及生态农庄。

(3)实现网络化的开放空间和自然生态体系。

绿网——从滨海到陆地采用不同的植被恢复手段形成网络化的绿地体系; 蓝网——构建淡水、咸水、淡咸水三种不同特征和营造方式的水系统。

(4)生态导控体系的建立

构建生态策略和技术应用的空间载体和层级尺度;强化生态技术可实施度与不同空间尺度的逻辑衔接关系;同时作为生态化人居体系的基本构成模式。

第一层级——EDU:生态开发控制单元(ECO DEVELOPMENT UNIT)

第二层级——EDA:生态开发控制分区(ECO DEVELOPMENT AREA)

第三层级——ECO-CITY:新城

7.生态化空间结构的谋划

决定空间布局的关键要素:公共交通、水系、成地模式(Land-Reclaiming)

总体空间结构:规划“三区拓展,组团推进”的整体空间结构形态,达到“双核互动,绿廊相连,远近兼顾,弹性发展”的空间拓展目标。

8.生态化绿色交通体系的搭建

规划以 “低碳型”交通系统打造“捷运新城”,以先进的干线公交系统构建公交系统骨架,以最新理念创造公交系统与城市功能布局和用地布局的协调耦合关系,在线路、设施选型上体现最新的发展趋势,为公交系统主导的交通结构创造良好物质基础,从而促进公共交通占主导地位。

9.生态城物质循环系统的建立

输入端最小:促进集约使用,最大化降耗

水资源的集约循环利用:节水型城市、节水型产业、区域节水、生态集水、分质供水和中水循环使用

能源的集约循环利用:采用“传统能源的集约化利用+可再生替代能源”的新型模式,实现综合能源集约40%以上(相对于传统能源利用模式)

输出端最小:促进循环使用,最大化减排

水的循环使用:农业和生态退水、径流和降雨汇水、城市灰水和黑水

固体废弃物利用:分质收集、分质处理、分质利用

热能循环使用:集热系统

气体收集和综合利用:尾气

碳减排和碳中和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