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发展研究和规划分院

Holistic Research & Planning Branch of THUPDI

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总体发展研究和规划分院
  • 首页

  • 分院概况

    • 分院简介
    • 分院业务所
    • 获奖信息
  • 新闻中心

  • 项目展示

  • 联系我们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实践20年:清华同衡20年优秀项目
  • 张险峰:国土空间规划的半程体会与思考
  • 2020清华同衡学术周 | 后疫情时代:国土空...
  • 2020清华同衡学术周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
  • 2020清华同衡学术周 | 城市化时代:由大变强...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传承坚守 创新展望 | 清华同衡廿年...

  • 2019规划年会 | 省域超大尺度乡...

  • 清华同衡牵头推进《景德镇市国土空间总...

  • 2019清华同衡学术周 | “乡村振...

1234
  • 喜讯!清华同衡43项优秀项目荣获“2019年度...
  • 被遗落在城乡间的村庄——探访清河朱房村 | 乡...
  • 清华同衡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 同衡快讯 | 同衡十二时辰——2019年清华同衡...
  • 捷报再传! 清华同衡15个项目斩获2019 IFLA ...
推荐项目Project
  • 国土空间法定规划

    全面探索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和方法,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业务系统整合和主要内容板块技术集成;参与国土空...

  • 德阳市城乡统筹规划

    德阳市城乡统筹规划立足“全域统筹、多规融合”,突出战略性、全域性、政策性和行动性,强调与对国民社会经...

  • 珠三角乡村地区空间优化策略专题研究

    为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广东省城镇化工作会议,持续推进《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由广东...

  • 大冶市陈贵镇“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湖北省于2013年7月开展全省21个“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规划工作。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项目案例 / 正文
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
2018年02月27日    清华同衡总体三所

所属分类: 国土空间法定规划

项目地点:湖北省

设计单位:总规规划三所

项目负责人: 王晓东 张险峰

参与人员: 张险峰 汪淳 江艺东 周晓颖 宋万鹏 张章 韩经纬 闫庆雨 毕莹玉 赵晓飞

完成时间:2017年

图片展示
项目简介

随州市区位条件好、城市特色足、生态本底优、各类要素全,素以“神农炎帝故里”、“中国专汽之都”而著称,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此次总体规划修编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双百年”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恰逢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和区域布局深入推进的机遇期,也是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和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根据住建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湖北省组织全省力量,积极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改革探索工作。随州总规作为湖北省推进城市总体规划改革试点,从技术、政策、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总体规划改革的“随州样本”,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1)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鄂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规模

规划远期2030年,市域户籍人口规模约为295万人,常住人口规模约为30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城镇人口约为225万人。

规划远期2030年集中建设区人口规模10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118.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9.7平方米。

——市域规划

以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为指引,全面统筹生态、城镇和农业三类空间,全面构筑网络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实现城乡生态共治、功能互动、产业联动、交通联通和设施均等。

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在国土空间分析评价基础上,以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相结合,将市域划分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通过三类空间的合理布局,形成统领市域发展全局的规划蓝图、布局总图。其中城镇空间约占市域总面积的10%-20%,农业空间约占30%-40%,生态空间约占40-50%。在三类空间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全域空间规划和管控。

确定市域城镇和乡村发展建设要求。将城镇划分为都市区一体化型、区域增长极型和乡村公共服务型进行引导。按村庄发展条件和所处地域划分为五种模式进行引导,提出相应管控要求。

——规划区规划

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区内的山水和生态资源,形成“三廊多点”的生态格局,对规划区内的山水格局和生态格局提出管控要求。

合理划定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城市开发边界的强制落实、空间管控和评估监管,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完善用途管制、质量管理和保护责任落实机制,严格禁止城市建设侵占生态保护红线。

——集中建设区规划

城市发展方向为“东进、西优、南拓、北联”。向东、向南、向北是城市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向西是控制优化的方向。

规划形成“一主一副、双轴多组团”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一主是指依托现状随州高新区与老城区核心形成的综合型城市主中心。一副是指依托随州南站形成的综合型城市副中心。双轴是指沿交通大道、炎帝大道形成的南北向城市拓展主轴以及沿随州站、随州南站间形成的东西向城市拓展主轴。多组团是指布局相对紧凑、功能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

加强旧城新区发展引导。严格划定古城保护范围,保护琵琶古城的外部形态及布局特征,保护青城、土城护城河的水网格局和街巷布局。修复护城河水系,打通古城内部支路系统微循环提升古城内部公交和慢行交通设施服务水平,划定古城外围截流环路。进一步提升旧城公共服务和环境品质,推动棚户区和旧厂房改造。推进城南组团、城东组团、北部组团和淅河组团的发展引导。加强发展备用地划定和管控,发展备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规划建设用地总量的10%以内,划定发展备用地时应做出引导功能和约束功能的双重管控。

加强总体城市设计引导。形成“群山为屏、水网相连、三心引领、六区辉映、轴线交织、多点凸显”的总体景观结构,打造六大景观风貌区进行风貌引导。划定城市设计重点地区包括古城区、三个历史文化街区(草甸子街、淅河老街、安居古镇老街)、城东文化公园片区、编钟文化产业园区、高铁片区、一河两岸生态景观区等地区,并对其设计原则提出具体指引。

加强城市“六线”划定与管制。合理划定城市蓝线、城市绿线、城市紫线、城市红线、城市黄线和城市橙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可调整的、可适度调整的、可调整的城市“六线”范围,并提出相应管制措施。

(2)主要特色

——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以“五大发展理念”和“双百年”目标为引领,强化科技营城,引导空间布局模式优化

开展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依托GIS数据平台形成“全域一张图”的市域空间管控体系,统筹生态、城镇和农业三类空间,构筑网络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实现城乡生态共治、功能互动、产业联动、交通联通和设施均等。

强化多要素技术集成的科学营城规划方法,塑造山水文化名城。融入山水格局、海绵城市分区管控、文化展示系统、交通和土地利用一体化、远景都市区协同等要素,构筑蓝绿交织、功能合理的空间形态。加强城市土地利用强度分区管控和总体城市设计指引,在确定合理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强化分区政策制定和三维立体空间管控。

紧扣城市依托存量空间发展为主的阶段特征,加强旧城更新和人居环境提升研究。推进城市双修,加快旧城区棚户区改造、支路网完善和古城环城绿带水系恢复,打造体现城市历史记忆和发展活力的公共活动区域。

——以“面向实施、服务管理”为导向,立足编审督一体化要求,强化总规强制性内容的落实和刚性传导

全面提升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的政策化表达,在技术性规定的基础上,补充政策适用环境和条件、自由裁量空间、管理工作尺度、调整变更依据和程序等规定。规划文本条文注重符合公共政策语境下的表达逻辑,体现法定性和公共政策性,并易于被大众接受和理解。

借鉴单元控规图则做法,改变传统的总规图纸为“总规图则”。在总体规划图纸基础上,补充对各类规划图图示内容的技术内涵、管控要求、变通性的规定和限定,使总体规划管控要求“落地”,为控规编制提供有效指引,促进总规和控规两个层面工作的有机衔接。

从编、审、督一体化原则出发,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落实和刚性传导。明确强制性内容的核心管控意图和管控要求,严格限定规划强制性内容在实施、管理和规划修改中的自由裁量空间,为确保总体规划执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供清晰、明确、科学、合理的工作依据。

——以规划实施为引领,研究落实城市开发边界、发展备用地、“五线”划定与管控等核心内容的可操作解决方案

一是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依据随州生态本底条件和远景发展预判,科学确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原则、合理范围和面积。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管理和监管的具体要求。规定城镇建设和各类新区、开发区、试点示范区等各项集中建设活动,必须在城市开发边界内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管制要求。

二是应对社会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创新性提出城市发展备用地制度,包括管控内涵、划定要求、启用条件和启用程序,增强规划的弹性和适用性。在规划建设用地外、城市开发边界内预留一定规模的储备空间,明确其位置、主导功能、负面清单等具体控制要求,保证城市结构合理性,为城市发展保持弹性。明确发展备用地的启用条件,以及不同开发建设情景下的启用程序,确保备用地合理合规有序使用。

三是针对实际管理问题和需求,创新性提出城市“五线”划定与实施管控的系统思路。首先是分类对待,科学界定“五线”在总体规划中的划定要求和深度。对已经确定具体选址或选线的城市“五线”按照实际用地范围控制线进行划定管控;对于尚未确定具体选址和选线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各类控制界线等进行规模、位置或规划管控引导。其次,创新五线图则表达方式,并通过信息平台对城市“五线”进行动态维护,推进规划编制审批监管统一,不断完善“五线”划定工作,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立足规划审批事权关系和管控重点简化提炼审查要点。搭建动态电子图库平台和信息化管理平台,落实“全域一张图”管控要求

按照湖北省住建厅拟定的《省级部门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查重点及要求》,针对省、市事权划分,在规划成果的基础上,提炼编制了《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审查要点》,为省级部门审查工作提供了便利。

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全域空间资源统筹规划的要求,坚持多规合一的原则,形成随州全域空间资源管控“一张图”的实现路径和具体办法。在“全域一张图”中,重点明确和落实了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红线、区域交通市政设施及廊道等重大管控要素,并协同搭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借助以“全域一张图”为核心的集成化总体规划技术管理平台进一步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规划审批“放、管、服”改革,实现管理、审批和监督全过程的动态跟踪和实时监控。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