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istic Research & Planning Branch of THUPDI
一、项目背景
1. 时代背景理解
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两大经济体走向深度融合,将助推两国经济增长和亚太区域一体化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中韩自贸协定将拉动中国实际GDP增长0.34个百分点,拉动韩国实际GDP增长0.97个百分点,形成一个一个GDP高达11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
2. 威海对韩优势梳理
威海具有优越的地缘、人缘、商缘优势,自贸区的成立使威海成为全国对韩开放的试验区及韩国商品集散地,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威海的开放平台自由进入仁川和韩国市场。
3. 威海城市规划解读
从城镇体系格局来看,威海目前的发展布局为“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未来试验区应当融入南向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构成新的区域发展的助推剂。
主城区城市空间格局在04版总体规划中规划为“一主五片”的多组团城市结构,发展到目前形成一中心两轴的格局:沿海发展轴重点打造以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现代服务业、临港产业、商务办公、高新技术等为主的高端产业聚集带;内陆发展轴重点打造以先进制造业、新兴工业为主的制造业聚集带。
试验区应当主动对接威海城区的空间整合思路“东拓、西展、南进、北控、中优” ,以“一区多园”助力威海城市功能提升,形成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两翼齐飞”的城市格局。
4. 对韩合作产业分析
威海产业体系制造业以“3+4”产业集群为主,未来试验区可以在韩国具备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领域,通过价值链和产业链协作,全面加强对韩合作。在对韩合作中,威海的机械制造和运输设备可以技术引进和投资输出为主;新信息等新兴产业、服务业则以技术、资本引进和进出口为主;对于特色海洋产业,以产品输出和资本引进、金融孵化培育为主。
通过对威海产业类别与韩国和仁川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潜力趋势产业的匹配分析,我们初步判定,威韩合作的产业机会主要落在:机械制造、运输设备、新信息、新材料、港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转口商贸、医疗健康、绿色节能等产业方向上。
二、项目工作重点
结合对项目背景、机遇挑战、城市使命等方面的解读,我们提出对本次规划工作的理解:
本规划应当立足中韩自贸区国家战略,充分明确中韩自贸中的“威海角色”,推动威海抢抓先行先试机遇、积极参与周边及区域竞合, 构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试验区产业框架,明确产业行动路线图,打造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的主要推手和核心引擎,推动威海建设中韩自贸的试验区和示范区。
三、创新性
本规划力图深入理解国家最新政策导向,研究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和政策创新潜力点。以工作模式创新、研究路径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推动威海成为全国范围内中韩自贸的政策标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策效益的多重示范。
(1)、工作模式的创新:跨学科,专业所+综合团队;一体化服务、全过程解决方案;
(2)、研究路径的创新:前沿理论研究——深度调研——规划模型研究——定制化服务方案,保障前瞻性和可落地性;
(3)、体制机制和政策的创新:探索跨国地方经济合作的双城平行发展模式;
(4)、合作模式的创新:威海仁川“政——研——产——金”四方合作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